为您节约时间,可输入您的号码点击回电
5月28日,初夏的北京,风轻日暖,草木滴翠,没有柳絮的飘扰,没有烈日的直晒,有的只是天蓝云淡的疏朗。
上午9点钟,京瑞大厦,以“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及评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第四期专家沙龙正式拉开帷幕,行业政策制定者、地方政策执行者、专家学者、从业者、媒体代表汇聚一堂,畅所欲言,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共议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福利处处长张晓峰作开场致辞,他表示,专家沙龙已举办了三期,每一期都围绕着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成果非常丰硕。沙龙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参与沙龙的人也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民政部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十三五”的标准化相关规划,第四期沙龙主题选择标准化评估体系建设,恰逢其时。希望集中大家的智慧,对标准化及评估体系的建设深入探讨、细致梳理,形成一个全面有效的发展建议。
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社会服务业处处长姬二明指出,国家“十三五”期间对整个养老服务业的重视程度很高,养老服务业大有所为。养老领域的标准化建设非常重要,它可以规范养老服务的行为,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养老不仅仅是民政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是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共同参与的工作,大家都有各自的职责、职能,通过加强标准建设,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源,提升养老服务业整个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标准化服务部副主任雷洋梳理总结了当前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情况,并就现阶段养老服务业亟需制订的重点标准项目以及正在编制中的几个标准核心内容进行了介绍,她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对这些标准体系、标准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制定出来行业发展所急需和必需的标准体系和标准项目。
标准化建设 精彩观点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指出,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要深思熟虑,不能操之过急。他认为,现在制定的标准基本上是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标准容易实施,但是服务标准是否有效尚需观察。现有的一些标准,主要是公办养老机构在执行,民办养老机构执行却很困难。单纯追求标准制定的速度,没有统筹考虑,最后的效果往往不太好。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恺悌结合自身在标准制定方面的工作经验谈了几点感悟:首先,加强标准化建设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一种战略选择,但标准建设不能画地为牢,不能被标准绑架。其次,要正确梳理对标准的认识,标准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行业的很多标准规范有其形成与制定的历史性与必要性,但可能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的需要,有些甚至成了行业发展的阻碍,需要修订和完善。第三,标准制定要征求行业一线的意见。春江水暖鸭先知,一线需要的标准才是政府应该要补的短板。在标准化建设思路上,张恺悌建议,可以先鼓励行业一线企业加强标准建设,然后由企业标准上升到地方标准,在地方标准比较成熟的基础上,再上升到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部部长、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提出标准制定要注意的六个问题:第一,标准制定的作用应该是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降低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而不是去限制行业的发展;第二,确定新的标准或者修订已有的标准,应立足于尽量简化;第三,在制定新的标准之前,对于现有已经明显阻碍或者制约行业发展的标准不能回避,要尽快加以协调解决,不留包袱;第四,标准的名称要规范,它代表着一种双向期待;第五,标准执行要有正向引导,也要有反向惩罚;第六,需要成立一个标准委员会或者类似的组织,能够让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的养老服务企业有发展,并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发展,此外,还要起到标准制定的上传下达的协调作用。
普亲公司董事长、普亲老龄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唐文湘从普亲在养老服务标准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出发,谈了其对行业标准化建设的看法。他认为,标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次性到位。比如之前出台的养老机构建设标准更多的是针对自理老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失能失智养老机构如果按照此标准执行,就会面临很多问题。其次,标准制定要有跨部门协同的思维,有些部门简单基于单一的自身监管的需要制定的标准规范可能会形成行业发展的阻碍。第三,在当前行业快速发展阶段,应该多以规范、指南的形式指导行业提升能力水平,控制风险。
世界银行中国局高级社会保护经济学家王德文表示高度认同上述专家的观点。他提出:第一,标准制定不仅要从政府和企业角度考虑,还要从消费者角度考虑;第二,标准制定出来后,需要有一套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标准的实施、监督和执行;第三,现阶段既要对现有的标准进行梳理,同时要提前对“十三五”时期的标准化体系进行研判。第四,要加强行业通用标准的制定,如信息化标准,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教授谢红曾参与多个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她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关于标准化体系建设,国家或行业要从行业安全的角度出发,着力于保障级或者准入级的标准制定。流程性或者规程性的标准,可以由企业去做。
北京市石景山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始人王艳蕊认为,要先清楚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养老行业需要哪些服务,谁来提供这些的服务,针对这些问题再跟进做标准。从政策到标准和服务规范,再到配套的财政支持和补贴落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标准的落实。
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李树丛结合北京市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实践,谈了几点建议:一是民政部门要加强部门已出台标准的整合与梳理,同时,要积极衔接其他部门的标准,在其他部门的标准里面嵌入民政关于养老的标准。二是标准化体系建设可以尝试设立三个层次,首先设立养老的通用标准,其次,在通用标准下面设专业标准,可以从老年人生理退化的过程来考虑,或者是跟养老服务需求相关的比如治疗、护理、康复、关怀、关爱这些角度考虑。最后,由于养老涉及到一些特殊的个性问题,还要设计一些个性化的标准比如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的供养标准等。
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家庭发展指导处处长蔡菲就标准化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核心的问题是要做什么样的标准。一要优先制定行业呼声比较高的标准;二要制定能够帮助企业发展,或者是能够帮助服务主体规避一些风险的标准;三是标准的制定要分硬件的建设标准和软件的技术规范。最后,政府、专家、企业多方共同开展深入交流和探讨,对养老服务标准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家共识
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标准工作目前的问题是评估体系评价类标准不足,关键、核心标准不全或没形成跨行业的共识性标准;建设类标准的制定单纯从建筑角度入手而没有很好结合实际使用及老人需求;消防类的标准太强调消防硬件设施的标准而兼顾养老服务业的需要和中国养老行业的实际状况不足。
在讨论过程中,专家们多次提到消防、建设、行政许可等标准规范修订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呼吁相关部门应该站在促进行业发展的角度积极开展修订完善工作。
普亲养老咨询热线 · 4001-181-080
普亲养老客服微信号 · 13397617758